《重回八零,小保姆发家日常杭景书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重回八零,小保姆发家日常杭景书无弹窗全文阅读
本科的学生们是没资格自己单独拥有一块田的,到了研一研二还有可能跟着导师一块做研究。
杭景书号惦记着蓝莓的事:“我明天得去找一趟小于老师。”
宋越抬起头来:“怎么了?蓝莓苗那件事还没有结果呢?”
杭景书也觉得奇怪:“明天去找他问问。”
蓝莓苗是拿走,还是没用,总得有个处理方式吧。
难道一直在学校养着?
杭景书摸摸鼻子,她现在一门心思想搞蔬菜大棚,得和各个导师都打好关系才行。
现在塑料薄膜这东西不知道国内能不能量产,如果不能量产,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
在她的印象里,大棚菜是90年代才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中的。
在八几年,普遍的农村都是只有白菜萝卜,土豆都得是晒干了的,因为土豆存不到冬天。
但其实,温室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,利用山坳间的温度差来培育植物,也曾经成功过。
宋朝因为水路发达,许多南方的蔬菜在冬天也能运到北方,还有简单的黄菘菜等,能简单培育的蔬菜吃。
可以说,在吃这个环节,很多国家都比不过华国。
凡是好吃的,必然会出现在国内。
火鸡个头大,肉也多,为啥养的人不多嘞?
还不是因为口感不好!
能选择的品种很多,何必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。
既高产又好吃,还得傻瓜种法的东西才受欢迎!
家财万贯,带毛的不算,比起搞家禽业来,杭景书还是更喜欢种菜。
夜晚,大家都躺好准备睡觉。
杭景书却已经开始盘算起家里的钱来。
现在两个店的一个月流水大概能有10来万。
一开始的热度过去后,自然就会有回落,这是正常的。
尤其精品店那边在调整经营方向。
杭景书觉得,一个月的纯利润能在1000-2000块就很好了。
曾经1000块就是巨款,到现在王四兰掏8000块买国债券都不眨眼,自家积攒财富的速度还是够快的。
至于玩具生产线,是为了以后的十年布局。
一个玩具工厂,少说能养活半个村的人。
脱贫致富,是华国喊了数十年的口号,杭景书自己作为一枚小小的螺丝钉,也想跟着出一份力。
高端玩具一直是条不错的致富路,华国在这块明显是有短板。
建国以来在重工业上撅屁股奋起直追,对于这些小玩具类的东西自然顾不上。
杭景书瞅准的这块市场,还是一块极大的肥肉!
第172章 要的就是专业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
农大的春天就格外繁忙。
校田内外都是学长学姐忙碌的身影。
大一新生也没空笑嘻嘻了,每人一条拢,锄头你就拿吧。
拿了就放不下来了。
像杭景书这种农村的孩子还好,好多和她一样大的女孩,是没赶上过下乡的生活的。
这下可真成了体验生活了。
手上有泡?
挑了就行了!
总不能不干活吧。
农大农大,就是得干活才能学习到知识。
大一的新生就像是没经过风雨洗礼的秧苗,看着精神百倍,其实风一吹,就得倒下不少。
只有最坚挺的才能被老师说上两句不错。
其中精致美丽的杨雪同学,竟然也能坚持到最后。
这让大tຊ家都很惊讶。
杨雪同学挑眉:“怎么?种地的就不能长得好看?”
能,当然能,你长得好看你说得对。
杭景书笑呵呵地看着大家,被青春的气息包裹,让人能短暂的忘记些烦恼。
工厂的事推进起来不太顺利。
顺然已经有了乡镇民营企业的政策,但王四兰想要办厂子,北方根本就没有能取经的地方。
光去稠州都解决不了问题。
稠州是小商品集散地,但现在的辐射面积还没有那么广。
多数以各种简单的小商品为主。
可王四兰想要的生产线,都得从国外进口才行。
什么注塑成型机、金属加工的机器,还有喷漆的机器,其实鼓捣起来各个不便宜。
王四兰没什么文化,对于这些知识,就真的只能硬啃。
实在不明白的,再去找儿子闺女打电话解决。
杭成刚今年大二下半年,他已经在跟着导师学习了,但家里的事情他也不放心。
从国外进机器现在很正常,国内还没办法自主研究书生产线。
但爸妈不会英文,这不是抓瞎吗。
杭成刚急的嘴角火燎泡一个接一个,但这些事母子俩都没选择和妹妹说。
主要是妹妹也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。
杭成刚站在专业的角度,自然要比妹妹知道的更多。
最近王四兰忙活着建厂的事,给闺女打电话的次数自然就少了。
杭景书正忙活着学习的事,也不得空经常和家里联系。
时间缓缓来到4月底,杭景书戴着草帽才回到寝室,就看见宋越在收拾行李。
“越姐,干嘛去?”
宋越收拾东西头也不抬:“过两天放五一,回家去一趟。”
温城倒是很羡慕:“一天假期也能回家,这就是离家近的好处啊。”
宋越笑呵呵地保证:“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!”
“唉,说到这个……”
崔艳阳放下了手里书感叹道:“咱们什么时候也能周六周日都休息啊,到时候就更轻松了。”
国外好像是早就有了,国内的话……
杭景书摇摇头,姑娘等国内实行双休的时候,你早就毕业啦!
还是想想眼前的事更靠谱啊。
上学期期末的考试成绩是回校才拿到的,谢天谢地206寝室的姑娘们全都及格了。
倒是隔壁班205寝室的哀嚎一片,估计最少有两个不及格。
幸亏补考都过了,不然小于老师愁的还得多掉几根头发。
年龄到了,男人头上的每根头发都是宝贝。
尤其是他们这些搞研究的。
另一边,趁着五一假期,杭景书正在给家里打电话。
白天王四兰都在柜台,杭景书电话打过去,竟然是鲁秀英接的。
电话里有滋滋的电流声,人的声线都会略有变化,但鲁秀英还是能听出杭景书的声音来。
“杭小妹,是你吗?”
杭景书没想到鲁秀英适应的这么好, 比起之前的唯唯诺诺,现在的鲁秀英,从声音就能听出来自信。
“是我,秀英姐,我找下我妈。”
鲁秀英很惊讶:“妮,王总坐火车去找你了,没给你拍电报?”
“啊?”杭景书没想到王总动作这么快。
“什么时候的火车?”
鲁秀英抬头看了看摊位柱子旁挂着的表:“今天早上7点的火车,晚饭前应该能到。”
“行,多谢你秀英姐!”
杭景书放下电话就准备往火车站赶。
现在都下午3点多了!
才走到校门口,杭景书就被门卫大爷叫住:“小杭同学,你的电报!”
谢谢,但来不及了!
杭景书只朝门卫大爷点点头,就赶紧骑着自行车去火车站接王四兰。
傍晚,杭景书买了两个热乎的茶叶蛋,用帆布包裹着两张鸡蛋饼,在火车站翘首以盼。
“妈!这边!”
杭景书高兴地跟王四兰挥手。
“闺女!”
即使坐火车,王总的穿着也是得体精致,粗跟鞋踩得咔咔作响,条纹衬衣穿着大气又精神。
“怎么来的这么快,也没打电话说一声。”
如果不是杭景书往店里打电话,而是等王四兰再找到学校去,天就要黑透了。
王四兰倒是没着急,她这次来不是为了看闺女,而是有正事要做。
“妈得去趟粤城那边,他们那边现在发展的很快,而且小塑料玩具和高档货品都在那边。”
杭景书边听边点头:“那确实,毕竟那边有口岸,来往也方便。”
之前内陆的稀罕物件咋来?
除了走正规渠道外,还能搞些那啥的渠道。
毕竟这年代意识到这种事情的人不多,来回倒腾点啥都能赚钱。
大锅饭时代黑市屡禁不止为啥,还不是有需求有就市场。
粤城现在不仅是衣服批发集散地,各种国内外小商品,外商港商都混迹在那块。
如果说,王四兰在凤城是条河里的大鱼。
那她这点资产,到了粤城和深城,就是海里的小虾米。
稍不小心,就只有被人吞掉的份!
人对未知的东西总是带有莫名的恐惧,王四兰坐火车轻车熟路。
但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,从凤城到徽城,然后再转车到粤城也还算顺路。
听王四兰这么说,杭景书没啥好提醒的,只有一点。
“咋?那边穿得好会被偷?”
杭景书摸摸鼻子,粤城是个很神奇的城市,穿背心+拖鞋的才是王者!
第173章 要不要一块跟着去
杭景书的提醒也不无道理,现在粤城繁华是真的,危机四伏也是真的。
大老板不用出面,手下的人去办事也不会穿的太体面。
批发市场热热闹闹的,冷不丁来一个西装革履的,明显就是引人犯罪嘛!
现在干运输的手里都得有两下子,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出车的。
否则,睡一觉再醒来的功夫,你人就不一定在哪了。
有得孤身一人到南下闯荡赚钱,最后把命留在当地的也不少。
直到千禧年,开大货车的司机也都是两个人,但那时候拦着就不要命了,要油!
趁着你睡觉的时候卡在油箱那偷油,你敢动不?
当然不敢!
和小命比起来,偷油都只是小事了。
王四兰自己去,杭景书还真有点不放心。
她没去过这么远的地方!
粤城那边的口音也不好学,没有人带着,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挨宰了!
杭景书眉头紧皱想对策,王四兰却是个乐天派:“我到那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