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火言情小说(江入梦孟年华)-老书虫良心推荐江入梦孟年华(江入梦孟年华)小说精彩免费试读
海女语气低落。
“要是奶奶知道肯定会同意的。”
孟年华心说这不是巧了么,沈思君在首都,海女也要去首都,她得促成这件事,让她想想。
“对了,我来这里其实有事情拜托你,若是能成,你们一家三口去首都都没问题。”
“什么事情?”
海女抬头看她,眼睛亮的惊人。
“这件事是有风险的。”孟年华不介意把事情说明白,在她看来,多一个人觉醒,任务就多一些成功几率。
海女听完,长长的吸了口气。
竟然是这样吗?
“年华,你让我想想。”
孟年华起身,“好,若是你愿意,我每个月出十块钱,直到沈思君察觉或者沈思君变成普通人。”
“好,你帮我看一下孩子,我去打电话。”
海女手里拿着一把奶糖,往大队部跑去。
拨通电话,紧张的等着老师接。
很快接通,海女开心道:“老师,您最近好吗?风湿犯没犯?”
“海女!哈哈,你终于来电话了,我一切都好,不用挂念,珍华怎么样?你是不是说通婆家人了?可以过来不?”爽朗的声音传来。
“家里一切都好。”海女咬唇,迟疑道:“老师……”
电话那边的人显然着急了,“怎么?是不是有什么难处,你尽管说出来,老师想办法。”
海女下定了决心,一股脑儿说了出来,“婆家这边靠关系给我找了个轻松兼职,一个月给十块钱,我想问问,首都花销大不大?加上我的工资若是够的话,我想带丈夫孩子一块过去。”
“我就知道,你这孩子重感情,放不下家里,你跟在我身边先当个实习医生,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多,加上十块钱,你丈夫再去砍柴糊火柴盒能挣个五块钱左右,足够生活了。
这边房租一间屋子一个月四块钱左右,一家三口一个月基本十块钱生活费足够了,孩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送到医院的托儿所……”
两人说的很快速,一分钟解决所有,老师示户口她解决,他们尽快来首都。
海女心情轻松的回家,晚上便叫上公公婆婆来家里吃饭,把事情说了说。
“我们想把房子卖掉,粮食这些带不走,只带一部分也都出手,去首都生活。”
吃完饭,海女宣布了这件事。
孟身表示支持。
“爹娘,我也跟着去呢。”
孟身低着头,媳妇一个人去他不放心。
“这……”
“你们真决定了?”孟大亮看儿子不说话,扭头看媳妇。
“去吧去吧,这多好的事,知道首都户口意味着什么吗?大亮你个榆木脑袋。”
孟奶奶看过老姐妹,从外面进来,指着大孙子一通数落,“你知不知道,首都户口把你剁吧剁吧卖了,都搞不来,更别说在首都找工作了,这么好的事,你竟然一拦再拦,你脑袋被驴踢了吗?
孟奶奶指着大孙子,浑浊的眼睛看向大孙媳妇。
大亮媳妇尴尬笑笑,“奶奶,看您说的,我们两个只是担心他们出去活不下去而已。”
“你才活不下去,人家有恩师在,怎么可能活不下去,比你们这父母还好,你能给孟身找份那么好的工作吗?目光短浅。”孟奶奶骂道。
下午听孙女说到这事儿,她一听就感觉海女的运气是真不错。
第二天,孟身开始卖东西,房子卖给堂弟,三十块钱,粮食也卖了三十块钱,厨房里除了铁锅,全都卖了,卖了三块钱。
加上家里的三十块钱存款,两人身上满打满算只有九十三块钱。
带的行李,铁锅,被褥还有衣服布料,海鲜干货带五十斤,一半儿送老师,一半儿留着吃,首都冬天很冷,两人不敢卖被褥衣服,等到冬天得多买些棉花做棉衣,粮食带了两袋八十斤的精大米,孟身用扁担挑着,到时候也送给老师一半儿。
收拾好家里,第三天两人中午出发,准备搭tຊ县里六点的班车去市里,孟奶奶吃过席后,拿出来二十块钱和二两的棉花票给他们。
“到了首都,一定要多买棉花,你们这两张两斤的被子,真的扛不住,孟身,海女要工作,你就收拾好家里,不要觉得没工作丢脸,闲暇时候多看看报纸,看看招工信息,没学历你就找体力活,最好也能找个正式工,那就在首都站住脚了,知道不?”
孟身点头,“太奶奶,我知道了。”
第92章 合作愉快
孟年华拉着海女到一边,递过去六十块钱和一张纸,“这是今年的工资,纸上有三个地址,第一个是沈思君家的地址和学校的地址,你看看怎么能接近她。
不要让珍华和孟身接近她,她很邪乎。
第三个地址是我朋友的家地址,如果遇到什么解决不来的问题,可以去找他,报我名字,他会尽力帮你的,还有,找房子最好找有炕的房子,冬天暖和。”
除了钱,还有五两的棉花票,这是孟年华在黑市买的,明年要高考,不定考上哪个大学呢,万一她和哥哥考到很冷的地方,很需要棉花的,她最想考到首都,那里距离沈思君近。
海女点头,“我记住了,保准给你办好,我不会告诉别人我们来自孟家大队。”
“就这么办,路上注意安全,尤其注意人贩子,孩子别离手。”
孟年华逗了逗胖嘟嘟的孟珍华,小娃娃咧着嘴笑,孟年华那个喜欢啊,从兜里摸出来一个油纸包,里面是不辣的辣条,豆皮做到,放了芝麻和花生油。
“这孩子真讨喜,这是豆皮做的,你们路上吃,不辣的,一般人我可不舍得给。”
孟年华不舍的塞给孟珍华,做这个太费油了,奶奶不舍得做,而且正值青春期,不好多吃重油重辣的食物,只能拿着,偶尔馋了才吃一点。
“谢谢你,年华,等我们站住脚跟,我会写信回来的。”
孟年华点头,伸出手,“合作愉快。”
“合作愉快。”
孟身一家三口离开。
孟奶奶带着孙女去海边,文革快结束了,现在就能看出端倪,那些小红卫在进行最后一次大扫荡,抓了不少人,孟家大队也被波及到,有个钻寡妇门的二流子被抓走劳改去了,下场可惨,很多村民夹着尾巴做人。
孟年华知道,这是殊死挣扎。
“奶,咱们去海边吧,有好多海货呢。”
孟年华眼馋的看着邻居拿着一背篓新鲜海货回来,用姜煮出来,蘸酱油吃,又鲜又美味。
“你不嫌热啊,你去找你二伯家小孙子一起去吧,他闲着呢,我不去,累的慌。”孟奶奶坐在躺椅上拿着蒲扇一边扇风一边晃悠,真惬意。
二伯家的小孙子叫孟朝,今年十五岁,刚刚初中毕业,高中没考上,这孩子学习一直成绩都不好,考不上后就不爱上学了,在家整天上山下河,就差去海里游一圈了,太闲。
孟年华找到赶海工具,拿着两个水桶去找孟朝,孟朝听说去赶海,整个人兴奋起来,大中午的拿着工具要出门。
“把草帽带上,晒黑了娶不着媳妇。”
孟年华正了正自己的草帽,指挥他带上帽子。
“好。”
两人跑着翻过山往海边跑去,走了半个小时,终于跑到了最近的海边,海浪翻滚,天气热的仿佛海水都滚烫。
不止他们在海边,远远的看着,还有几家,不止自己对局势感到敏感。
一家是王寡妇带着她的四个孩子,她的丈夫从小就